馬來西亞喜悦粉麵 3之1集  2024/8/1 星期四


馬來西亞,粉麵是普及的主食, 特别是馬來西亞中式菜餚,也被其他族人食用。粉麵譬如米粉,粿條或河粉,麵, 麵線,伊麵,冬粉,老鼠粉和其它食是可以替代米飯每餐吃。

3集探索:

第1節:亞參叻沙;炒粿條; 咖哩麵
              Asam Laksa; Char kway teow; Curry mee 
第2節:惹沙拉米粉;椰奶叻沙;叻叁
              Kerabu Beehoon; Laksa Lemak; Laksam
第3節:麻坡萬隆麵;佳隆 ;米暹
              Mee Bandung Muar; Mee Calong; Mee Siam

第1節:亞參叻沙;炒粿條; 咖哩麵
              Asam Laksa; Char kway teow; Curry mee 

▲ 1. 亞參叻沙 Asam Laksa

亞參叻沙 Asam Laksa 馬來西亞最流行粉食之一。在檳城(Penang)它是本地居民一直以來的最愛。這美味,香辣和香濃的米粉湯做到恰到好處,馬來西亞一定要品嘗。 

材料
. 羅望子 asam jawa ¼ 杯 / 羅望子漿糊 tamarind paste 60克 
  + 熱水 1杯 240毫升
. 水 8杯 2 升
. 馬鮫魚 ikan kembung 去内鳞片 567克
羅望子皮 asam gelugor 3片
. 芫荽 / 薄荷 daun kesum12-15 枝
. 糖 2 湯匙
. 鹽 2 茶匙
. 瀨粉 / 粗米粉 950克

裝飾
. 青瓜  切絲
菠蘿 ½ 切絲
. 紅洋葱 1 切絲
紅辣椒 2 去種子 切絲
薄荷葉 6 枝 去
火炬薑 2 bunga kantan  切絲 (非強制)
. 甜蝦醬 hei ko 4 湯匙
. 青檸 1 楔形

香料漿糊
. 辣椒乾 種子 温水浸泡和去除水分
紅辣椒 3 種子 切粒
. 紅蔥頭 去皮 切4份
檸檬香茅 lemongrass 2 枝 切絲
. 新鮮薑黃 turmeric 1 吋 30克 去皮
. 馬來盞 belacan  ¾ 吋 烤烘

方法

香料漿糊
1. 混合香料漿糊材料,¼ 杯水 60毫升 ,放入一

煲湯
1. 清洗羅望子,放入一碗熱水(240毫升), 攪拌把果肉溶解,過濾果汁,扔掉果肉。
2. 用大煮8杯(2升)水。加馬鮫魚,降低熱量至中小火,15分鐘。煮好拿起
魚,過濾魚湯,6杯(1.5升),放入一鍋。
3. 把羅望子果汁, 混合香料漿糊,羅望子皮,芫荽加入湯的鍋。先煮慢火燉。
4. 魚冷却,除去骨,把肉切成薄片。
5. 把碎魚肉放回鍋。
6. 加糖和鹽入調

煮粉
1. 用滾水淥粉1至2分鐘。排去水分,拿起粉用。

上菜
1. 放粉在一碗。放青瓜,菠蘿 ,洋葱,紅辣椒 ,薄荷葉,火炬薑在粉上。倒肉湯在粉上。
2. 立即上菜,配搭蝦醬和檸。






▲ 2.  炒粿 Char kway teow

炒粿條是潮州人的小吃,也是馬來西亞檳城潮州人的代表性美食,在馬來半島各處的茶餐室、美食中心或路邊攤都可找其蹤跡。粵港澳地區取其廣東話諧音稱作炒貴刁。
炒粿條常見於廣東潮汕地區,其做法與廣府人的「干炒河」基本雷同,加入蛋、血蚶、豆芽、臘腸、蝦子、黑醬油,炒得色深味濃。在潮汕一帶,蚶是錢的象徵,有開枝散葉、榮華富貴之意。但在馬來半島的赤道氣候中,食物保存不易,加上移居檳城的潮汕人士改變口味,利用家鄉慣有的食材,再加上黑醬油及辣椒醬,炒出具有檳城特色的炒粿條。
經過百年的發展,炒粿條流傳至馬來半島各地,甚至出現馬來人版本的炒粿條,其馬來名稱也取潮州話的音譯:Char Kway Teow,但特色與華人版本有所差異。經過三代華人的流傳,從原本潮州風味的「潮州炒粿條」,慢慢簡化成符合本土的「炒粿條」,馬來半島各州的炒粿條也開始出現些許差別。吉隆坡的炒粿條時使用的粿條較為細長,在炒製的過程中,也會添加黃麵增加口感;檳城人所使用的粿條較為寬厚,主要以醬油和魚露調味,因此顏色較淺。在霹靂州的怡保和金寶一帶,甚至將炒粿條名稱更換至「炒蚶蛋粉」,徹底融入當地廣東人中。
雖然各地所使用的粿條或配料略有不同,但味道差異並不大,都是以醬油、黑醬油為主要醬料,嗜辣者還可以配上參巴辣椒醬,使炒粿條的味道在鹹甜中帶點辣味。炒粿條的佐料主要有蝦仁、雞蛋、臘腸、綠豆芽、魚餅和韭菜。

材料
. 寛河粉/粿條 500克 
. 生油 2 湯匙
生油  2 湯匙 分
. 大/小蝦 去泥腸線
. 大蒜 2 蒜瓣 切碎
臘腸 斜線切片
煎魚餅 2吋 5厘米 切片
韭菜 20枝 切4份
. 芽菜 2 1/2杯
蛋 2 隻 打發

醬:
. 黑醬油 / 老抽 5 茶匙
. 生抽 4 茶匙
. 蠔油 2 茶匙
. 甜豉油 kecap manis  4 茶匙
. 辣椒醬
. 馬來盞 belacan  ¾ 吋 烤烘

方法

1. 把醬混合均匀

粉:
1. 不要拉粉,
粉在冷和硬時會
2. 在微波或蒸爐暖1 1/2 至2分
3. 放500克粉在碗中,把粉
4. 烹調

烹調:
1. 倒油在炒鍋大火開,把旋轉令油散
2. 有烟冒出,加蝦。煮30秒
3. 加大蒜,拌10秒
4. 加粉,抛4次或用,令到所有粉沾上油
5. 加臘腸和煎魚餅,鍋4次或用
6. 加芽菜和韭菜,鍋6次或用
7. 推所有食材在一邊,加1 湯匙油。加雞蛋,炒至熟,剁碎
8. 倒醬在粉上,鍋令所有粉沾上醬,稍為停留,使它裹上焦糖
9. 上










▲ 3.   咖哩麵 Curry mee

咖喱麵(Curry Mee),是一道由馬來人、華人、等不同文化混合的麵食料理。馬來半島上有許多不同族群,加上地理分隔,造成不同族群及不同地方的咖喱麵都會有所不同,但基本原料相同。
咖喱麵最大特色是使用加了椰奶的咖喱湯頭,味道較為濃郁。咖喱麵在馬來西亞是一道常見的麵食料理,在大部分的路邊攤、茶餐室、美食中心等都可見其蹤影。檳城的咖喱麵曾經被赫芬頓郵報評選為「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」之一。
一般在南馬、新加坡通常將咖喱麵稱作叻沙(Laksa)或咖喱叻沙(Curry Laksa),在北馬及中馬一帶,尤其是華人社區多稱作咖喱麵(Curry Mee)。
咖喱麵的配料多使用雞肉絲、豆芽、血蚶、蝦仁、豆腐卜等,在華人社區的咖喱叻沙會加入豬血、豬皮、燒肉、叉燒等。
在麵條方面,一般多使用米粉和油麵一同享用,另外店家也會提供河粉、伊麵、竹昇麵或老鼠粉供顧客選擇。在食用時,會搭配參巴辣椒醬(Sambal)一同享用,先蘸點參巴辣椒醬在麵條上才送入口中。
在檳城一代則有白咖喱麵,其特色是在湯底內不加入咖喱粉,僅加入椰漿,使湯底呈現奶白色,在餐桌上則方式一大碗的參巴辣椒醬,顧客隨着自己想吃的辣度及味道,自己酌量在湯麵上加上參巴辣椒醬。

材料
. 生油 2 湯匙 
· 洋葱 1個 剁碎
· 大蒜 3 蒜瓣 
· 薑 1 湯匙 
· 檸檬香茅 lemongrass 湯匙 
· 紅咖哩醬 1  湯匙
· 雞大腿肉 無骨和皮 ½ 磅
· 咖哩粉 3 湯匙

· 薑黃粉 turmeric ½ 茶匙
· 椰奶 400 毫升
·
 雞高湯 4 杯 950 毫升
· 魚露 3 湯匙
· 糖 1 茶匙
· 蛋
麵 225克
· 鹽 
· 芽菜 2 手 洗净
· 芫荽葉 裝飾
· 檸 1 楔形
 
方法
1. 倒油在炒鍋中大火開,把旋轉令油散開,加洋葱,大蒜,檸檬香茅。煮約6分鐘,至柔軟和香。加入紅咖哩醬。
2. 開大火, 加雞大腿肉,炒至不透明。加咖哩粉, 薑黃粉, 椰奶, 雞高湯,魚露和糖。開後,轉慢火燜10鐘。
3. 同時,煮麵,把麵分到3碗。
4. 湯味,加調味。把湯分到3碗,用芽菜 ,芫荽葉和檸來裝飾。









下期特目,食家月餅 2024 

續, 馬來西亞喜悦粉麵  3之2集 

發佈者:Chef Kar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