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宮御膳喜悦美食 下集 2016/6/9
“御膳房”,其實是清朝御茶膳房的簡稱。
作為御茶膳房,它包括了御茶房,御膳房及其附屬機構。
不同機構各有分工,御茶膳房主要負責皇帝的日常飲食以及節令、筵席飲食的加工。
據古籍記載,御膳房“專司上用膳饈、各宫撰品及各處供獻、節令宴席、隨侍坐更等事。”御茶房“專司上用茗飲,果品及各處供獻,隨侍坐更等事。”
等到了乾隆時期,御茶膳房下的機構名稱及設置等又發生了變化,由膳房、茶房、膳房庫及其下屬機構共同構成。
所謂「宮廷御膳點心」其實就是皇宮御膳房所製作的點心,皇宮裡必定會供養一群技藝高超的廚師們來滿足皇帝的胃口。看似複雜的御膳糕點,其實材料的取得並沒有想像中似山珍海味般的難,而是以前的老百姓生活困苦、物資貧乏,所以在他們眼中,稍為高級一些的物料都是無法奢望的享受。
乾隆偏愛江南菜,而慈禧最愛甜點。
眾多的甜點,其中慈禧最愛吃的清宮御膳點心共有12款,前6款包括豌豆黃、蕓豆卷、窩窩頭、金糕、圓夢燒餅和門釘肉餅已在上集發佈、後6款包括飯卷子、油炸糕、八珍糕、炸三角、驢打滾和玫瑰餅現在發佈。
御膳點心7:飯卷子
老佛爺慈禧太后愛吃的“飯卷子”,把米飯和白麵混合,用熱水和麵,然後蒸熟。種類很多,有陳米飯卷子,秈米飯卷子,粳米飯卷子。分甜鹹兩種,咸的加花椒鹽,五香椒鹽粉; 甜的有棗泥,豆沙泥,白糖加桃仁,或加松子仁,核桃仁等。
老佛爺慈禧太后愛吃的“飯卷子”,把米飯和白麵混合,用熱水和麵,然後蒸熟。種類很多,有陳米飯卷子,秈米飯卷子,粳米飯卷子。分甜鹹兩種,咸的加花椒鹽,五香椒鹽粉; 甜的有棗泥,豆沙泥,白糖加桃仁,或加松子仁,核桃仁等。
甜飯卷子:紅豆紅薯泥
甜醬汁:黑糖薑汁
甜醬汁:黑糖薑汁
鹹飯卷子:花椒五香、芋頭花生芝麻
咸醬汁:茴香薑汁
咸醬汁:茴香薑汁
御膳點心8:油炸糕
炸糕是天津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,與狗不理包子,桂發祥麻花並稱“津門三絕”食品。油炸糕以糯米麵為皮,豆沙為餡,炸得金黃酥透,咬一口後,黃白黑三色分明,黃的是炸焦黃的外皮;白的是糯米的皮料,有嚼頭,又不粘牙,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餡。
炸糕是天津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,與狗不理包子,桂發祥麻花並稱“津門三絕”食品。油炸糕以糯米麵為皮,豆沙為餡,炸得金黃酥透,咬一口後,黃白黑三色分明,黃的是炸焦黃的外皮;白的是糯米的皮料,有嚼頭,又不粘牙,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餡。
御膳點心9:八珍糕
八珍糕分“男八珍”和“女八珍”,而今次我做的是老佛爺慈禧太后愛吃的 “女八珍”,它是由乾隆的“男八珍”變化而來,而這款八珍糕主要是日常保養用的中藥材。話說清光緒六年九月的一天,西太后慈禧由於嗜食油膩肥甘病倒宮中。她不思飲食、消化不良、脘腹脹滿、噁心嘔吐、大便稀溏、悶悶不樂。太醫們心急如焚。太醫率眾去為“老佛爺”會診。認為其病是脾胃虛弱所致。經過眾醫研討都認為該給“老佛爺”補脾益胃,開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的處方:黨參、薏米、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白朮、扁豆、麥芽、藕粉各二兩,共研細粉,加白糖用水調合後做成糕點,並取名“健脾糕”。吃了此糕幾天后,“老佛爺”的病狀竟完全消失了,食量大增,周身亦有力了。 “老佛爺”便將“健脾糕”改稱“八珍糕”。由於慈禧太后直至晚年常吃八珍糕,使她身體健康,容光煥發。據記載,慈禧70歲時,體態容貌若50多歲。她享年73歲,在當時也算是高壽了。
御膳點心10:炸三角
炸三角是從清宮御膳房流入民間快要消失的老北京小吃。炸三角以芝麻醬加水和麵,將麵擀成比餃子皮略大點的麵片,切成兩半,裝進鹵餡,將口捏成三角形,再炸呈黃色即熟,外酥裡軟。據推斷南洋和印度的Samosa就是由中國的炸三角傳去和演變成的
炸三角是從清宮御膳房流入民間快要消失的老北京小吃。炸三角以芝麻醬加水和麵,將麵擀成比餃子皮略大點的麵片,切成兩半,裝進鹵餡,將口捏成三角形,再炸呈黃色即熟,外酥裡軟。據推斷南洋和印度的Samosa就是由中國的炸三角傳去和演變成的
御膳點心11:驢打滾
(滿洲地區一般叫豆麵卷子),是滿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,以糯米做皮,紅豆做餡的滿族傳統小吃,清朝時列為宮廷食品,現已成為北京著名小吃。因為在其表面裹有均勻的一層豆麵,外觀頗似小毛驢在土地上打滾後渾身沾滿乾土而得名。驢打滾的製作是將糯米粉和成米漿,上鍋蒸熟成麵團,然後用勁攪拌,再裹以炒熟的豆麵擀成麵皮,放入紅豆餡捲成卷,切成合適的大小即可。近似廣東甜點香蕉糕,蘸以黑糖、薑片及桂花煮成的糖漿吃會更具風味
(滿洲地區一般叫豆麵卷子),是滿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,以糯米做皮,紅豆做餡的滿族傳統小吃,清朝時列為宮廷食品,現已成為北京著名小吃。因為在其表面裹有均勻的一層豆麵,外觀頗似小毛驢在土地上打滾後渾身沾滿乾土而得名。驢打滾的製作是將糯米粉和成米漿,上鍋蒸熟成麵團,然後用勁攪拌,再裹以炒熟的豆麵擀成麵皮,放入紅豆餡捲成卷,切成合適的大小即可。近似廣東甜點香蕉糕,蘸以黑糖、薑片及桂花煮成的糖漿吃會更具風味
御膳點心12:酥皮餑餑玫瑰餅
"餑餑"是滿族人對多種麵食的統稱,餑餑的原料為糜子、粘谷和粘高粱。糜子加工去皮後俗稱大黃米。粘谷加工去皮,稱為小黃米。粘高粱加工去皮叫粘高粱米,這三種米經碾磨加工成麵粉狀,然後才能製成各種餑餑。玫瑰餅屬於餑餑的一種,因餡料是用玫瑰花餡造成而得名。
據史料記載,玫瑰餅也是清朝年間宮廷御膳食品之一,每當康熙皇帝來承德避暑山莊或去圍場打獵時,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。玫瑰餅是一種酥皮糖餡的老北京特色傳統名點,其做法是用鮮玫瑰花摘瓣去蒂用清水洗淨後,通過醃製,與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,做成玫瑰餡,再用富強粉合成的麵團,與發酵後的麵團,分層折疊後做皮,將餡包好按扁成圓餅形,再經過烘爐烤製就做成。
御膳點心12特別版:白酥皮餑餑
上次我做的是黄色酥皮餑餑,今次改做白酥皮
玫瑰餅:玫瑰花+南瓜,甜餡
福字餅:桂花+豆沙+蕃薯,甜餡
五香芋餅:芋頭+蔥+芫荽,鹹餡
待續,
印尼喜悦美食
發佈者:Chef Kar
Comments
Post a Comment